裝飾藝術風格在會所設計領域主要表現為通過奢華新奇的材料、大膽絢麗的色彩.夸張的幾何化造型以及奇異絢麗的燈光效果來裝飾室內空間。這樣一種在當時看來極其摩登而新奇的設計風格,能夠在二十世界初期的中國被廣為接受,摒除當時特殊的時代因素素、社會背景以及人們單純對于所謂時尚的追逐心理,設計風格自身所能夠激發出的華夏民族“陌生的熟悉感”不能被忽視。而這種基于風格自身的深層次的契合我認為恰恰是裝飾藝術風格之所以能在當時中國會所設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拋開被新奇材料、大膽色彩和炫目燈光所裝飾的絢麗外表,裝飾藝術風格最重要的造型要素體現在對于“線”的關注?;仡櫸鞣椒N種傳統的會所設計風格,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直至后來的巴羅克與洛可可,其對于建筑內部裝飾大多數更關注的是通過對造型體塊及光影的表現來達到裝飾效果,而線條只是對于形體塑造的一種自然結果的呈現,鮮少被加以強調和突出。
而裝飾藝術風格卻不然。受到現代主義和異邦文化的影響,在新藝術運動對于自然曲線表現的基礎上,更強調的是運用幾何化的,有序列感、層次感的,經過邏輯歸納整理的線條來營造室內空間形象。將陽光放射狀圖案、階梯狀折線形,V字形或倒V字形、金字塔形、扇形、圓形、拱形 弧形等等,這些裝飾藝術風格中常見的視覺形象通過線形的方式勾勒出來,并以同種材質形體上的凸凹變化,或是不同材質在色彩上、質感上的強烈對比的手法將其強調出來,這在當時室內空間元素構件和家具器物的設計中是十分常見的。而在一些室內的彩繪壁畫中,會所設計公司或是直接采用幾何圖形分割畫面,或是將具象的形體用抽象的手法歸納勾勒,總之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平面化的造型語言,凸顯線在其中的裝飾意味。裝飾藝術風格在室內設計中這種對于線的完整的思考與運用,作為其最基本的形式語言,從登陸大洋彼岸的第一刻起,就在潛移默化之中引起了東方文化內心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