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正逐漸呈現出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獨立價值觀和設計美學的新面貌。
如何將傳統融于當下生活,如何以當代設計對接傳統,是中國設計師在構建本土設計美學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一部分設計師由傳統中溯源.尋找傳統文化流傳的根源與脈絡,試圖找到文化自然生長的模式,希望在設計中將這種文化脈絡自然流露。另一部分設計師則從設計的當代性入手,期望以新的方式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不論何種路線,都體現了當下中國設計所具有的文化自覺與自省精神。設計師遠離了對傳統符號的挪用和對造型的描摹,開始向精神層面拓展。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為中國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向——如何將傳統建筑形態與現代設計進行對話,以及如何在現代設計中如何呈現傳統文化中所蘊 含的極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恰恰是中國設計能與世界對話的根本。王澍在建筑中對地域文化,地域材料的獨到運用,體現了植根于中國傳統中的設計所創造的新的設計美學。普利茨克獎頒發給他,也證明了他的中國設計美學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設計師從不同的途徑重新審讀文化傳統的傳承方式,擺脫了宏觀敘事的一 貫方式,在設計、生活的細小層面具體而微地呈現文化傳統的力量與魅力。在設計中逐漸形成一些明確的特征。
營造具有東方情致的空間意境感
中國傳統藝術中對寫意的追求,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世界的獨特認識,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模式在 藝術上的呈現.虛實輕重黑白之間所蘊含的豐富思想。中國當代設計在產品造型與空間中的寫意化處 理,體現了設計師對空間意境、對空間的東方式氣質的追求。
簡約禪意
設計上追求簡約富有禪意的表現。是中國當代設計所呈現出來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F代設 計的簡約化風格與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禪意不期而遇,為中國設計師聯結傳統與現代提供了非常便捷的 路徑。在家具設計中,以明代家具為基礎藍本,結合現代設計與工藝,創立具有禪意的新中式主義風格,成為許多中國設計師在探索的方向,設計作品中呈現出思辨性和隱喻性的特點,并期望設計作品 在使用過程中與使用者之間能產生特殊的情感關系。
樸素材料與自然質感
中國后工業革命時期所產生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促使中國人重新認識中國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體現在設計上,追求自然材料的本真特性,強調材料的生命屬性,以及人在使用過程中與材料的對話。另一方面,在材料的處理上,通過設計與加工過程注入情感及象征意義,體現了中國文化中以物喻情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