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門府所處的地段,決定了它中國蘇式的調子。而同時它又是現代的住宅,需要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居住模式。在江南濃厚清雅的文人氣中加入體現現代人地位、身份的尊貴之氣,即“官化的文人氣”,也是甲方對本項目的一個性格上的定位。傳統與現代的交織,文氣與官氣的碰撞,構成了本案的交響。
(一)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在建筑上的地位毋庸質疑。本會所設計在風格上的沖突,同樣的體現在立面的沖突上。古典主義對立面“三段式” 的追逐。中國傳統建筑線腳。柱礎,斗拱檐部幾近苛刻的追求都說明傳統建筑對立面的重視。而現代主義建筑則轉向對空間定義的闡釋,同時認為立面是對于建筑空間關系的真實表達,從這個角度來看。立面的對立沖突就不可避 免。一方面是文化本位的廳堂所要求的正統制式,在這兒追求的是屋頂、房身、臺基的比例關系,柱。墻、窗的虛 實對比,開間上的對稱所限定的秩序感,在細節上是將傳統工程做法符號化處理,共同營造文脈的沿承。而另一方 面是廚衛餐廳等功能化空間受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新造型需求,在這兒的理念是“形式追隨功能”,此種理念下,立面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二維元素孤立的被欣賞。而是被認知為空間造型的延續,是圍合“虛”的界面,是帶來空間流 動性的三維介質。在這種語境中。上下、里外,替代了對稱韻律等古典詞匯,成為了立面構成的主要要素。在此項 目的立面創作中,呈現調和這一矛盾,貫穿始終。兩者的矛盾勢必要求一種包容的哲學觀來協調統一,莫“持兩用 中”的中庸之道,這種哲學觀映射到建筑創作上則是一種“折衷主義”的風格。利用“折衷主義”手法解構立面。 我們不難發現在使用傳統制式的語言的建筑部分中,筒瓦、灰磚、木門窗是在嚴格的比例關系下完美呈現。鋼筋混 凝土的結構穿戴著筒瓦、滴水,同時也薄施涂料與面磚。它們以相同的體膚,不同的妝黛,眉目傳情、顧盼生姿地構成了庭院的內界面。
(二)細部節點。
中國悠久的文化滲透于建筑中的每一塊磚石構件,每一處雕飾彩繪,每一副匾額楹聯。細節即品質。這在平門府中Logo的設計、瓦當圖案的設計,內院墻節點的設計、門頭形式的探究等細部節點中有著很好的體現。Logo的設計和 瓦當圖案的設計,構思源自平門府的府字,府邸即官宅,隨即想到官宅的主人--穿著朝服的官員和朝服上的圖騰。 象征長壽的仙鶴和象征東海富貴的波浪,和東海中的東升旭日,將中國韻味表達的淋漓盡致。內院墻節點的設計, 主體用中國江南私宅園林經典的門造型,同時用鐵藝格柵代替中式木格柵。體現現代的生活氣息。門頭形式的探究 .主體采用傳統的中國門頭的形制。同時用石材代替墻面泥磚,用涂料踢腳代替石材踢腳、洞套泥磚代替石材線腳 .細節的設計,以中國傳統的建筑形制為藍本。加入現在的元素,以彰顯平門府,古城·中軸·大宅的風范和氣度。
平門府這個現代的高端別墅產品。在蘇州古城的中軸之地,風華之處。延續了千年古城的血脈和精神。在這里不僅能體會到升華的中式古典建筑的文明,還能品味到中國傳統居住文化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