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酒店大堂設計應保持形式與內容在關系上具有統一性。在中國傳統建筑中,許多構件既有結構功能,又有裝飾意義。專業酒店設計公司都知道,中式設計中,許多藝術加工都是在不損害結構功能甚至還能進一步顯示功能的條件下實現的。
以隔扇為例。隔扇本是空間分隔物。由于在隔心裱糊絹、紗、紙張,隔心就必須做得密一些。這本屬功能需要,但匠人們卻賦于隔心以藝術性,于是便出現了燈籠框、步步錦等多種好看的形式。這對于我們現代酒店大堂設計而言,是一種啟示。我們需要在滿足實用的基礎上,增加其藝術色彩和觀賞性。
再以雀替為例。雀替本是一個具有結構意義的構件,起著支撐梁枋、縮短跨距的作用,但外形往往被做成曲線,中間又常有雕刻或彩畫等裝飾,從而又有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上述種種實例可以充分表明,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幾乎所有裝修和裝飾無不體現出美觀、功能、技術統一的原則。只是到了清代,才有部分構配件(如斗拱)逐漸喪失了功能意義,成了純粹的裝飾,并且越來越繁瑣。
而對于我們鄭州酒店設計而言,我們需要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持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