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理念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一個沒有戰略眼光的企業,是長不大的企業。
時常經濟是競爭的經濟,企業靠競爭力取得市場地位,競爭并非你死我活,或是只靠價格戰,相互攻擊,設置陷阱,而應該是各展所長,共同維護市場秩序,以滿足市場需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圍繞資源配置和業務組合力進行,為創造消費者價值而存在,如果產品沒有競爭力,其優良資產遲早會變成不良資產。
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聯合與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紛紛選擇虛擬組織,戰略聯盟等方式建立競爭優勢,實行縱橫聯合,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戰略,來共同開發市場,共享市場資源,從而超越一體化。
審時度勢,加速聯盟
德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經典性的評論:中國人只能學祖先的足跡前進,而忘記了曾經引導他們的祖先前進的原理,他們還延用祖傳的科學公式,但不究起精髓,他們還在使用過去的生產工具,而不再設法去革新這些工具。
幾十年來的計劃經濟造就了小而全的企業。頂禮膜拜的計劃經濟,全盤公有的控制經濟,束縛了企業的創造力,抑制了企業的發展,人們在國有制經濟模式中的彎路上走得太久,決策者憑著良好的愿望,設計出人為優于自然,計劃優于市場的經濟模式,讓中國人吃盡了苦頭。
這些年來,國內的酒店業市場運行缺乏有效管理機制,過去的供需矛盾也凸現出來,酒店仍然處在經營困難,效益上不去的困境之中。當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客觀上講,世界經濟動蕩不穩定,蕭條之意尚未消除,全球性的客源流量沒有增大。加上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令人生畏的恐怖活動,游客為了自身的安全,減少了外出活動頻率,特別是商務客人的減少,直接影響了酒店業的效益。再加上酒店數量的擴張與客源市場增長不同步,加大了危機。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口岸城市供大于求的局面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為了生存,只好使出殺手锏爭客壓價,導致酒店忍痛降價。
從事酒店業的人士都知道,酒店出售的產品是時間,空間和服務,它不像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第一天賣不出去,明天后天還可以繼續出售。酒店則不然,丟了時間,等于浪費了空間,尤其空房,不如賺一分是一分。
因此,在市場困境中催生出“中介”這個“怪胎”。中介、訂房公司唱起了主角,伺機進入這場競價大戰。四面楚歌中出現了全國性的酒店房價普遍下滑的現象,據有關資料顯示,有的地方房價甚至下降了50%以上。房價的下滑嚴重地影響著服務質量的提高,服務項目打了折扣,酒店業不得不采取措施,實施裁員增效,酒店業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
主觀上講,也有經營者自身的原因。從現狀來看,大多數旅游酒店營銷手段單一,一家一戶進市場,沒有形成網絡,沒有實現聯合,客源不能相互介紹,內外賓進不了客源預定網,即使有,也是獨家招徠,效率低,效果不佳,信息不暢,加大了成本。
其次是形象不突出,經營無特色,內外宣傳局限于介紹客房,缺少全面介紹提升酒店的特色,形象色彩,只從房價出發,想用低價納客,其結果適得其反,房價過低,不僅降低了自己的檔次,反而吸引不到客人。
還有相當一部分酒店缺乏創微、創意和創新意識,我們的一些企業,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經濟運行軌道,仍在沿用計劃經濟的那一套從事經營管理,經營第一。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目前仍有數千家酒店沿用人工原始操作,引起了客人的不滿進而投訴。造成這種局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這些弊端,從而尋找出一條真正適應本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路子,以免被國際酒店業拋的太遠。
縱觀國際酒店業,它隨著世界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經濟市場中一個最主要的行業,它已經名列最發達的石油業和汽車制造業的前面,成為國際最大的產業之一。
它受益于科技知識的“爆炸”,特別是信息網絡加速發展,把所有行業都變成了信息產業。企業的價值鏈、供應鏈都是在信息化,都在通過電子網絡相互聯系,從而形成了更具實力的聯合體。有人說:“給我一個接口,我就能驅動整個地球。”
現在,經營集團化,國際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大集團的作用更為突出,近年來國際酒店聯號之間競爭激烈,相互兼并、聯合,重新組合,一些特大型的國際酒店聯號、聯盟、聯合顯示出了強大的競爭優勢。規模經營的優勢,使得經營國際化與資中國際化進一步促進了經營集團化與國際化,這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走向。
在酒店業迅速發展,傳統的酒店之間的相互競爭的同時,酒店還面臨來自傳統的住宿設施的挑戰。近年來,歐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興起了“第二住宅”、“定時公寓住宅”、“度假住宿”,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紛紛效仿這一歐美時尚,推動這一行業的發展。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提高,歐美今天的時尚,也可能在我們的國土上上演。
結合國內酒店業存在的問題和國際酒店業的發展趨勢,堅定了酒店業聯合發展,增強抗患風險能力和信心。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莊嚴承諾:“酒店,入世后外資可占多數股權,四年內不受限制,且可有外資獨資”。外資的強大實力不僅會加大競爭的力度,而且還會把并購重擔市場腿向高潮。中小企業實力不僅財力、技術和實力弱,歷史包袱重,而且企業的理念、戰略、管理不如外企。
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酒店作為競爭環境中的一個參與者,要不斷提高營業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加強有競爭力的主營業務,滿足顧客,只有與相關企業運用戰略聯盟方式,集中利用有限的資源,才能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實現其市場目標。
聯盟是平等的,主題是生存和發展。結成戰略聯盟酒店或酒店企業仍然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而且結構是松散型的。強調參與戰略聯盟,進行合作的重要意義和目的,在市場營銷活動中進行有效的合作,并不要企業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更不涉及違約責任,但它可以防止聯盟企業變卦而影響到己方的經營活動。
當然,聯盟方式也可以根據所需進行,根據對方可信度,可以采取特許經營合作方式,但這種組合方式在實際操作中會有相當多的限制,但如果運用得當,可以起到增加收入,分散風險的效果。
酒店是一個可變行業,由于它的產品可能儲存運輸,所以存在著潛在的風險,特別是一些發展接待海外客人的大酒店,更容易因某些政治,經濟或其它因素的變化而受損,因此,業內為提高應變能力,已拉開始向相關行業滲透,或向非傳統市場擴展,有的直接經營旅行社、旅游交通、航空食品、社團伙食,但主營業務基本是不變的。
戰略聯盟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這種聯系就是,其運行條款、操作以及全體員工都應與顧客、合作伙伴、競爭對手相互作用和有機聯合起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出獨自經營的圈子,進入相互聯合的王國,獲取競爭優勢。
建立戰略聯盟關系,在企業之間存在一種相互補充、相互完善、聯合競爭、共享利益關系。同時,各個企業自身又是獨立的,企業除了取得“雙贏”的結果之外,還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聯盟蘊藏著無限商機,把握商機,是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