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光源便沒有色彩感覺,人們憑借光才能看見物體的形狀、色彩,從而認識客觀世界。KTV設計,利用光與色打造一個魅影KTV空間,讓KTV空間通過光與色的完美結合放射光彩!
什么是光呢?從廣義上講,光在物理學上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而不是物體),它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包括宇宙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等。它們都各有不同的波長和振動頻率。在整個電磁波范圍內,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確切地說,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們肉眼都可以分辨。只有波長在 380納米至 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覺。這段波長的電磁波叫可見光譜,或叫做光。其余波長的電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見的,通稱不可見光。如:長于780納米的電磁波叫紅外線,短于380納米的電磁波叫紫外線。
KTV設計公司設計師介紹說:實際上,陽光的七色是由紅、綠、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我們把這紅、綠、紫三色光稱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電視所采用的是紅、綠、藍,實際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學一直采用紅、綠、藍為三原色,這里我們可以通過“色圖”來表示),國際照明學會規定分別用x、y、z來表示它們之間的百分比。由于是百分比,三者相加必須等于1,故色調在色圖中只需用x、y兩值即可。將光譜色中各段波長所引起的色調感覺在x、y平面上做成圖標時,即得色圖(見圖2)。因白色感覺可用等量的紅、綠、紫(藍紫)三色混合而得,故圖中愈接近中心的部分,表示愈接近于白色,也就是飽和度愈低;而在邊緣曲線部分,則飽和度愈高。因此,圖中一定位置相當于物體色的一定色調和一定的飽和度。
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實驗,他用三棱鏡將太陽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的七色色帶。據牛頓推論:太陽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過三棱鏡的分解叫做色散,虹就是許多小水滴為太陽白光的色散。
光的物理性質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長兩個因素決定。波長的長度差別決定色相的差別,波長相同,而振幅不同,則決定色相明暗的差別,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燈出現在市場,為娛樂場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KTV燈光設計打造魅影空間,更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