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感是與序列空間界面形態有關的內容,滲透給人以動態的印象,而動態與靜態的概念又是相對應的。所謂“靜態”是指一種圍合程度較高、相對比較封閉的空間界面形態。由于空間的封閉給人的感覺是靜止的、不流動的,也就無所謂滲透感,此時的序列之間的變化就表現為一種連續的多幕場景的更替。在KTV設計中與靜態空間相對應的“動態”,則是指不完全圍臺、相對較開敞的空間界面形態。在這種序列空間中將產生一種流動的可能,從而形成空間之間的滲透與交流。
在KTV設計案例中,空間的動態和滲透感可以加強空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使各空間單元之間彼此首尾呼應,整體連貫。但不論空間單元是“動”是“靜”,空間之間的聯結過渡是序列轉換的關鍵,這通常是由序列空間之間的界面轉換點來完成的。
如果說西方古代建筑史是一部“神廟和教堂”的發展歷史,那么中國古代建筑史在空間序列轉換的意義上則可說是一部“門”的發展歷史。KTV設計公司哲東設計師介紹說,中國古代建筑布局中的門堂之制雖然不是嚴格規定一。堂一門,但大體上強調一院一門。門的界面形式代表了一個序列空間與另一個序列空間之間聯結過渡的轉換環節,或者說每一道門代表了一個序列空間的開始或是前一個序列空間的終結。又如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牌樓,作為序列空間入口的界面符號不但有引導人流進入的功能,而且也是序列空間劃分的一種標識性界面形式。牌樓的存在方式可以確立一種方位感,這種方位感一般指其兩側的內與外,但作為標識性的形體,牌樓還可以構成整體空間的方位標志,通過這樣的界面轉換點的確立,便可使人在空間的行為活動中明確自身所在方位的序列轉換之處。因此,界面的聯結過渡既具有序列空間的轉換功能,同時也起到了在宏觀上完成對序列空間劃分的標識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