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大眾的消費層次從住得起、住得好的水平正在向“住得有品位”
而努力。大多數人搬進一個新的居所,幾乎都愿意拿出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室內裝飾。
室內設計和配飾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經濟的繁榮和復蘇。明代的經濟水平要遜于清朝,所以明代居室的特點就是少裝飾,家具線條簡單。清朝時期,家具大多雕梁畫鳳,而且室內配飾也是豐富多彩。二十世紀初期,全世界 爆發戰爭,經濟衰退,物質極大的匱乏,這時候“現代主義”出現了,以后,這種化繁為簡,形式跟隨功能的美學理 念始終在家居設計中影響深遠。由此可見,設計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條件來制約的。經濟越發達,設計就越考究,裝飾就越豐富。
拿現在來講,室內設計中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前期的投資預算。在做一個案子時,客戶的預算越多,就越可能做 出舒適美觀的設計。裝飾的目的就是為了快樂地享受生活,在自己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盡情地對家進行布置 。
然而,這看起來好像和時下流行的低碳、節約的理念相悖。很多人覺得為了節約能源、應該盡量減少室內的裝飾 。如果室內裝飾過于繁復,過于講究,就不可能再談什么節約能源。
誠然,有些時候,一些沒有環保意識的設計師為追求某種裝飾效果,為了裝飾而裝飾,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東西。 在一些根本就沒必要的細枝末節上大費周章,不僅浪費了資源,做出的東西還不好看。
這樣的設計肯定是不環保的,不低碳的。
設計師要想做出好的案子還能夠節約能源,除了養成扎實的基本功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節約的態度,設計師是幫助業主來解決問題的,要在美觀舒適的基礎上達到最大的不浪費,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你必須使你的設計如神來之筆一般,恰到好處,多之一分則多,少之一分卻不足。這個標準就是美觀舒適但又節約的一個最優化狀態。
節約是一個態度,必須要帶著這種態度去設計,可能每個設計師經驗不同,功底深淺也不一樣,但是態度決定高度。有了端正的態度才可以在專業上達到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