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營銷學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品牌是一個名字、稱謂、符號或設計,或是上述的總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其他競爭者。由于酒店會所產品與服務“不可觸摸性”的特點,會所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經常旅行的人都會選擇自己了解的和適合自己的會所進行消費。這也是世界上品牌會所所占比例越來越高的原因所在。
高速發展的中國會所業,品牌已成為旅游者選擇會所的重要依據之一。如今,世界排名前10位的國際管理公司均已進入中國市場,已有40多家國際酒店管理公司的60多個酒店品牌亮相中國,管理著500家以上的酒店,其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對于經常出入世界高檔場所的旅行者,往往不用提示就能猜出眼前空間大致屬于哪個品牌或類似酒店,原因就在于酒店會所的設計已經體現了它的管理模式、經營方式、接待禮儀等。當今酒店業品牌轉換的情況時常發生,有時一家酒店剛開業不久就因為某種因素而轉到另一品牌名下,裝潢雖然很新,并處在同一等級,但接手的品牌公司還是會對它進行裝修改造,或者至少進行重新布局:問題就在于不同酒店品牌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存在差異。
世紀90年代,在美國康涅迪克州的斯坦福,威斯汀酒店在接替經營才兩個月遇到問題的TRUSTHOUSE FORTE飯店后,提出以貸款方花200萬美元改造大堂的條件接受管理合同,所用的錢將按經營損失來處理。問題就在于原飯店離威斯汀的標準差得很遠。而威斯汀品牌是強調有形裝置和高質量服務的。除了這些不足外,威斯汀熱衷于追求新奇。威斯汀在簽定管理合同前自己進行了可行性研究,預期性規劃描繪了美好的前景。
對于威斯汀這個品牌,現在無論是在北京或是在上海,都能感受到類似的理念。20世紀末,上海先后有太平洋威斯汀變為太平洋喜來登酒店;波特曼香格里拉變為波特曼里嘉酒店。為此,兩家酒店都進行了大量的裝修和內部調整。以適應各自的品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