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式的私人會所在京城很是常見,在蘇州院落中也暗藏各式會所,既然院落式的會所如此之多,那會所設計公司是如何營造園林景觀呢?今天哲東設計小編就分析下:中國式會所設計無論是京城四合院還是蘇州園林其空間營造目標主要是營造意境,形成藝術審美情趣。
中國傳統的詩畫強調意境,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而且自古以來就有詩畫同源的說法,宋代蘇軾評價王維(字摩詰)的時候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詩情畫意總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而相對于上述詩畫藝術,傳統園林更是詩畫意境的延伸與真實的展示。園林的主人,一般也是自家園林的設計者,他們往往一邊寫田園詩、畫山水畫,一邊設計園林,并不斷修改完善。造園者從一開始就是按照詩畫的創作原則進行設計,并追求詩情畫意。園林中所有的空間、細部和材料等都是為了表達造園者所追求的意境,這也是傳統園林的立意、風格、品位和情趣的集中體現。如明代計成《園冶》一書中描述意境的語句不勝枚舉,如“紫氣青霞,鶴聲送來枕上;白蘋紅蓼,鷗盟同結磯邊”、“移竹當窗,分梨為院;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曲曲一灣柳月,濯魄清波;遙遙十里荷風,遞香幽室”、“尋幽移竹,對景蒔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擬入鮫宮”等。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一書對意境的營造做了如下闡述:“關于園林式私人會所空間景觀的意境,經常借匾聯的題詞來破題,這種形式猶如繪畫中的題跋,很有助于啟發人的聯想以加強其感染力。”例如網師園中的待月亭,其橫匾為“月到風來 ”,而對聯則取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在這里秋夜賞月,對景品味匾聯,確實可以感到一種盎然的詩意。再如拙政園西部的扇面亭,僅一幾兩椅,卻借宋代大詩人蘇軾“與誰同坐?明月,清風, 我”的佳句,抒發出一種高雅的情操與意趣。此外,春夏秋冬等時令變化,雨雪霧晴等氣候變化也都會影響到人觀賞園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