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酒店通過貫穿某一特定主題的獨特風格、文化和專業市場細分,從而實現酒店產品個性特征、質量提升,成為豐富我國酒店產品內容,減少雷同,增強酒店競爭力,促進飯店業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酒店設計風格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廣泛采用玻璃、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多數酒店內部整體格局采用的都是由大圓柱、吊燈、大理石等組成的豪華風格,忽視了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成了一種雷同和“模式化”的場景。這種類似主題公園的“一窩蜂”行為造成國內酒店設計缺乏自己應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歷史性特征,加之大多都是采用簡單文化導入的方式,因此主題文化在品位和內涵上的“先天營養不良”,造成了大量主題酒店生命力的脆弱。
就中國狀況未說,特色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是主題酒店的最佳選擇,因為民族文化若能和酒店的地理位置、所處城市的文化底蘊、附近的自然資源等要素有機結合,就形成了具有極強的地域性的文化特質,而這種文化特質是其他酒店極難模仿的,也就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壁壘。
2、可行性。
顯然,主題酒店裝修設計只能吸引對主題文化認同的那部分顧客群,這樣,主題文化在造就酒店產品差異化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定的經營風險,這種風險主要由于文化的排斥所造成的,文化的認同與排斥是矛盾的統一體,有認同就會有排斥,文化排斥的存在會阻止甚至屏蔽其他細分市場的客源。因此,主題文化作為酒店細分市場的變量,要考慮其有效性。影響力和生命力是衡量主題文化有效性的兩個必要參數。
(1)影響力。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特色。民族文化自古以來就被一定地域人群所崇尚或信仰,在將其運用在酒店主題文化后,強化了它的心理定勢,成為一種文化旗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主題酒店設計既能強化原有的民族信念,也能吸引其他群體參與和認同,引發人們自覺的文化體驗。
(2)生命力。文化的發展具有繼承性和延續性,任何一個文化體系的產生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中國式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并且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積淀形成了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這不僅使我國擁有客觀、可貴的中華民族文化資源,有民族文化發展的肥沃土壤,而且在社會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強烈民族文化“慣性”,無論是酒店如何設計,中華傳統文化都不會被隔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