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空間環境的使用為兩個行為特征:私密性與領域性。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酒吧或餐館找坐位時,都盡量避免靠近入口和走道的位置。這一現象又揭示了人類使用空間時的另外一個心理需求―私密性的需要。私密性“可定義為個人或人群有控制自身與他人接近,并決定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與他人交換信息的需要”.與個人空間隨時隨地都存在不同的是,“個人私密是一個境過情遷的暫時現象”.例如經常泡酒吧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對于同一個人,有時在角落里一個人品嘗美酒,欣賞其他人在舞池里交際,不愿受人干擾;有時又主動到舞池里和人搭訕或被搭訕。無論是敞開自己還是關閉自己,都說明個人對環境有控制要求。
從定義上說接近我們的渠道有很多,但兩種方面是主要的:視覺和聽覺。酒吧通過燈光的控制可以更好的進行視覺的私密性的控制。
私密性有四種類型:即獨處、親密、匿名和保留。通常獨處、親密和保留都是在酒吧里最經常發生的。獨處是指一個人呆一會且遠離別人視線。在酒吧的吧臺上消費的人與大多數在消費區消費的人不一樣,他們經常是一個人獨自來酒吧,想遠離工作的壓力或是家庭的困擾,這樣的畫面在電影里經常出現。“人的心理不僅有生物性的一面,更重要的還具有社會性的一面”.因此,人也需要公共活動,需要社會交往。交往是人的需要,湊熱鬧是人的天性,人及其活動總會吸引另外一些人,公共空間中的活動是引人入勝的重要因素。酒吧代表了一種新型的娛樂文化。在酒吧里,無需考慮社會地位、等級、禮儀問題。相反,舉止得體才是基本的交往準則。這樣,人們每天跨越出身、等級和地位的交流溝通,他們必須尊重彼此的看法,不管對方是誰,只要是在酒吧里和你溝通。因此,酒吧社交能培育出一種尊重和寬容別人思想的新態度。公共場所要按私密梯度進行劃分,不僅要有私密性空間,也應該為人們提供接觸的親密形態。親密指的是兩個人以上的小團隊的私密性,是團體各成員尋求親密關系的需要,例如情侶希望單獨在一起時,這是他們的親密感最大。幾個朋友在酒吧聚會,相對于搭訕者,他們團體的親密感最大。
在酒吧設計中,不僅要在功能上劃分,有兩人座位,四人座位還有給較多人準備的卡座形式,在燈光的控制上,也是采取以作為區域劃分,例如在一些清吧里光源只會集中在每個區域的中心,比如每個卡座的桌子上進行局部照明,對飲料或酒水的照明是充分的,但對臉部的照明明顯虛化,想要看到隔壁或較遠座位的人的臉就更加困難了。保留是指保留自己信息的需要。在酒吧里認識新朋友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特別是新朋友,你不想讓別人知道太多有關你的信息,特別是那些私人的、比較羞于見人的。朋友互相介紹的時候,總是希望展現自己最好的有時候甚至可能是做作的一面。
“設計者應當盡量做到不折不扣地支持使用者所希望的他對環境的控制”,氣以滿足其選擇是處于私密狀態還是去進行社會交往的權利。人的行為的變遷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通過空間與光環境的設計,誘導或改變人們的某些行為,從而使整個酒吧裝修設計環境在一種運動變化中被正確地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