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形式決定風格,還原于空間本質”是本次會所設計的基本理念。然而,會所的本質是什么卻也在一種被“還原 ”的境況下被思考。隨著近年來節能減碳環保意識的增強,如何將之與會所設計取得平衡,我們在業主的空間主要屬性下, 結合了節能減廢,在“還原”的基礎上,做出了個綜合性的“原生”總體概念。這個“原生”反映在素材定位空間意義呈現以及時間效應等方面。
本會所為文物研究工作室暨收藏空間,由入口玄關進入服務臺,即以緩坡上下,結合六根原木懸鎖成為屈恭之列柱形態。 此綿密的序列象征著文物鑒定本身所應具之運斤理析謙恭求證的嚴謹精神,在素材方面,以建筑本有之水泥經由修整后做為基底,而以閩南地區的紅磚作為對比,以豐富質感與色彩效應。既可以保有建筑空間原有質材的質樸與低調,又能兼顧本案文物收藏與考古研究該有的持重與純粹。然而在呈現歷史縱深方面,是采取素材與動態的雙重表現由人口處以現代感較強的鎢鋼,來對比出此研究機構在思維與作風上的當代意識,同時亦表現了言堂在古物鑒定上的權威。而其它空間中的木構件鐵構件和些許鐵料線材則呈現線性分布,以呈現某種動態去反映對比空間基底上的靜。
本會所的空間核心帶,位于由中心通道構成的軸線與文物器物收藏品展示區的直向交叉點上,佇足于此,仿佛站在歷史神圣的交匯點,使得本空間在質樸低調的背景下,在空間心理上產生種時間上的戲劇與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