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人大常委廳改擴建工程的書畫作品是全國人大、中國文聯、全國各地著名畫家心血和智慧的結晶,以五岳、珠峰、長江、黃河、牡丹、翠竹為創作主題的方案。
其藝術內涵和深刻寓意代表著我國人民的文化特征和共同的時代強音,代表著我國當代畫家創作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
常委會議廳工程的竣工標志著結束了人大常委會54年來沒有一個固定會場的歷史,是國家法制化、建設民主化、公開化歷程的必然產物,是適應新形勢、創建和諧社會、促進民主法治的歷史走向。常委會議廳工程竣工結束后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同志的充分肯定。
本次裝修改造延續大會堂原有風格。
重點完善會議功能,本著“實用、舒適、明快、典雅,富麗、大方”的手法,其設計風格為穩重莊嚴、簡潔明快、統一中有變化: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廳:一個五角星代表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中心,24根無機玻璃鋼柱子代表24個節氣(寓意風調雨順),頂面上五角星內圈是34個造型,代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外圈的56個造型。代表華夏56個民族。
第一會議室:采用傳統風格裝飾手法,體現民族文化特征,圖案既有傳統元素又有新的創作,條幅規范,中心壁畫流動感強烈,二者形成動靜結合的藝術效果。
第二會議室的木雕隔扇,以線面結合,虛實相間 手法構成,具有節奏感,采用透雕工藝,與燈光結合獲得強烈的視覺效果,既有民資性又有時代性。
第三會議室的特點是木雕與玉環的的結合,方形為木雕實體,圓形中又有圓環的的存在,實體與虛體的相互依存,創造了新的視覺效果,木雕以淺浮雕作為背景突出玉環的光潔。
第四會議室的特點是金屬透雕和石雕:
采用青銅紋樣作為元素,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特點,以九宮格骨架組成中心石雕裝飾墻,以幾何形對角線構成條幅的骨架并以透雕手法表現,二者結合,即穩重又輕松。
第五會議室的特點是鐵藝與大面石材相結合,它向人們傳遞著深沉寧靜、富麗華貴的視覺美感,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瑰寶,極富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第六會議室墻面的壁畫采用立體構成手法,幾何形單元體組合,表面著色,燈光照射下不同方向的面折射出不同的光感和色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委員長會議室:頂面采用斜頂造型,加上素雅的藝術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