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傳統哲學思想之于一個民族的生存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那些在其歷史中積淀凝聚下來的思想精髓和文明形態,將深深的烙印在人們的生命基因中,并會穩定而長久地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發展方式和生命軌跡。傳統的儒道思想所強調的種種人生態度和處事原則,使得中國人在面對現代與歷史、本土與外來的問題時,往往表現出糾葛的一面。“中國人常常彷徨于歷史的陰影與現代的潮流之間,猶豫于本土的傳統與外來的時尚之間”。就洗浴設計領域而言,面對一種新的陌生風格,設計師們也往往表現得左顧右盼,猶豫不決。這種態度使得那些外來的、有著全面完整理論體系支撐的純正風格的東西反而不易被保留和全盤接受,他們或被拋棄,或是以一種折衷的狀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然而洗浴裝飾設計藝術風格卻打消了這種憂慮,因為所謂的折衷或是本地化,本身就是裝飾藝術風格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對于裝飾題材等要素的輕松把握,使得原生的文化形態得以延續下去、無需折斷,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拉近了裝飾藝術風格與人們的心理距離,讓他更容易融入進各種專業設計的領域之中,形成一個總體的藝術氛圍,而這恐怕也是裝飾藝術風格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國際性風格的原因。
雖然洗浴裝飾藝術風格最終因為其自身的詬病及戰爭等外部因素,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衰落了.但這并不能抹殺其作為一種設計風格對于洗浴設計領域所貢獻出的創造性和價值。它能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于中華大地上存活下來并且大放異彩,恰恰說明了這種風格對于中國社會的適應性,他也值得人們為這樣一個來自西方的設計風格在中國室內設計史上留下清晰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