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到家具設計,不同的設計在各類建筑里留下一個個設計音符,構成“有別于主流的音樂”,這些以“科技感”以及“機械美學”等主軸的設計作品,在在顯示了超越時代的審美意義。
東西方文明是以反差的方式演變,當西方文明處于鼎盛,東方文明則行至低谷,而現在西方處于沒落,東方文明自然步上了復興之路。“矛盾”和“沖突”是她最重要的特色。如今很多人時常被那些流行前衛、同時又傳統古典的印象震撼,對一個東方人而言,確實造成了強烈的文化沖擊。
反觀同時期的中國處于明清時期,思想與社會風氣相對保守,難以激發同樣的文化發展。我們應該反思自身之不足,同時也見賢思齊,了解西方國家進步的緣由,不但增廣自身見識,更激發了我對“機械”的興趣,開始著力研究工業革命以來的科技流變,我發現通過簡單的機械原理,就能讓空間達到運動與變化的目的,完全顛覆了傳統對于建筑空間的定義,一般多認為建筑是固定不動的,但是新時代的建筑應該具有變化無窮的特質,能夠因應地景、環境、氣候的不同而轉變,能夠與當代科技完美結合才是真正的好設計,這個概念后來亦成為我設計的中心主旨。
另一個重要收獲,是所謂“東方文明復興”的趨勢:眾手周知,西方文明曾經強盛,但是正逐漸步向衰落;反觀亞洲,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似乎正以經濟力量帶動文化一并崛起。
“文藝復興”算是東西方文明起落交錯的關鍵時期,以歷史學觀點而言,文明的更迭通常會呈現為上下波動的曲線,而非以直線的方式行進?;厥兹祟惏l展過程,東西方文明以反差的方式演變,當西方文明處于鼎盛,東方文明則行至低谷,而現在西方處于沒落,東方文明自然步上了復興之路。
前一次,東方興盛的頂點約莫為大唐時期,對應同時期西方的黑暗時代;而前一次西方文明的頂點為工業革命之后,彼時我們正好處于明末清初的封建時期。
作為當代東方的設計者,我們皆站在文明再興的起點,而肩負著長遠的抱負和責任,更應以清明的思緒、堅穩的步伐,扭轉文明波動的曲線,即便當代人的辛勤耕耘無法立即收成,但重要的是,我們今日的努力等同為之后的太平盛世埋下火種,為后輩人開辟嶄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