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的維赫海默教授是當代芬蘭家具設計大師,他的演講詳細回顧了百年來六代芬蘭設計師為家具設計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芬蘭人對樺木有深厚的感情,并把它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手工工藝制作傳統深厚?,F代建筑大師阿瓦。阿托也是一位家具設計大師,還是膠合板的發明人之一,他與其后的塔皮瓦拉和庫卡波羅共同創立了家具設計中的芬蘭學派。塔皮瓦拉的實踐較之阿瓦。
阿托更加國際化,他曾做過柯布西耶的助手,也曾應密斯之邀,任伊利諾理工學院的訪問教授。他與小沙里寧、伊姆斯同為應用玻璃鋼制作家具的先驅。庫卡波羅則因其對人體工學的研究與關注被稱為“科學家式的建筑師”,也是標準化部件設計的先驅。
他認為,“如果功能都合理的話,這件設計一定是漂亮的。” 庫卡波羅的椅子乍看頗像伊姆斯的,擔任副演講人的方海博士解釋說,其實坐上去就知道不同了--庫卡波羅的椅子不僅能在同一平面轉,還能前后左右搖擺,非常獨特、舒適。到了維赫海默教授這一代,也就是第四代,家具的設計--生產模式又有了新發展,設計師可以獲得銀行貸款,自建公司,實驗、生產產品。
維赫海默教授喜用鋼管、橡膠及芬蘭樺木膠合板,座面下面的彈簧系統是他的獨創之處。之后的第五、第六代設計師是活躍的中青年,他們繼承和發展了芬蘭優秀的家具設計傳統,設計創新更加多元。
方海博士總結了芬蘭家具設計教育的經驗,首先是要求學生熟悉設計史,這樣學生就能了解前人的種種創造并決定自己可能的努力方向;第二點是培養學生在家具設計、制造方面的操作能力,車間實踐環節在課程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第三點是大師的直接指點,設計傳統由此傳承。
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是一座歷史逾百年的設計學府,多年來,它與制造企業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在芬蘭,家具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好的設計,設計拉動著產業?,F在,每月,甚至每周都有學生設計在公眾場合展覽,參觀的企業代表看中了學生設計,即會與學生聯系,把設計直接推向市場。
此外,另一副講人南京林業大學室內設計學科主任張青萍女士談了中國家具設計業的現狀。中國還沒有成熟的現代家具設計師,家具設計作為一種產品設計與室內設計有很大不同。先有概念再說服客戶,對規模生產的家具產品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家具設計師必須關注消費市場,思考老百姓該用什么、怎樣讓工廠的生產更有效益、設計中必須有營銷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