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所音箱音質好(清晰、柔和、干凈、層次分明)、音色標準(明亮、自然、平衡)且還原度高的為好,反之則劣。試音箱的音質音色最好是用自己熟悉的曲目,通常用歐美的原版流行歌便可,因為這一類歌曲的音樂元素包含了人聲、爵士鼓、電鋼琴、貝司、吉他等,涵蓋了從40Hz至20KHz頻段內的所有聲音。
通常音樂會所設計合理、頻響曲線平衡的音箱唱起來人聲輕松自然、平衡順滑,而音樂會所設計不合理、頻響曲線不平衡的音箱唱起來則有的音唱得自然,有的音唱起來因過分突出而感覺怪異,而有的音唱起來卻非常費力。
在實踐中,過分突出的音是音箱頻響曲線有高峰隆起的緣故,這種隆起的高峰最容易使話筒嘯叫(飛咪),而唱得費力的音是因為該頻段的頻響曲線有深谷(即缺聲)。“高峰和深谷”都是音響的大忌,直接破壞了音樂的平衡度和自然美感。
音樂會所設計音箱靈敏度高的比靈敏度低的要好。因為靈敏度高的音箱容易推響,而靈敏度低的音箱則需要更大的功放功率才能推響,耗電耗功率且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音箱靈敏度高低用同一臺功放、同一個聲道、同一個音源來即時切換便知:靈敏度高的聲音大,靈敏度低的聲音一定小。
音樂會所設計音箱靈敏度高和功率大的,成本高穩定性可靠,使用價值也高,靈敏度低功率小的音箱成本低,穩定性略差,使用價值也低一些。
音樂會所設計包房音箱音質清晰、柔和、音色真實自然而明亮的,唱歌輕松又不嘯叫(俗稱:飛咪)的就好,反之則差。作為包房音箱,話筒人聲的表現非常重要,唱得輕松的總比唱得辛苦的要好,因為普羅大眾雖不一定懂音樂或藝術,但是音箱好不好唱,人聲唱歌輕松與否,那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的。
音樂會所設計音箱頻響寬的一定比頻響窄的好。比如說:A音箱的頻響從43~18KHz,而B音箱是50~16KHz,那么聽感一定是A音箱更低沉、更細膩,仿佛可聽見更多音樂元素,相比之下(即時切換方可知)B音箱可能感覺“聽少了一些音樂元素”,并且在會所設計后可能會少了一些令人興奮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