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列舉法是根據設計對象的構造及性能,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特性提出各種改進屬性的思路從而萌發新設想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由R.R.克勞福德教授提出。其步驟如下,KTV設計公司哲東設計分享之。
第一,確定設計對象,分別按名詞、動詞、形容詞列出其屬性。名詞屬性指材料、部件名稱、整體、局部等,動詞屬性指技能、動作、方式等,形容詞屬性指形狀、顏色、款式等。
第二,對眾多的屬性進行分類整理,通過提問或自問產生特性聯想。
第三,推敲各種設想,找出最佳方案。
與屬性列舉法相類似的設計思維方法還有缺點列舉法和希望列舉法。在KTV設計中,缺點列舉法是找出現有產品的不足,通過改良達到創新目的的一種方法。以傳統雨傘的改良設計構思為例。根據雨天風大易“翻花”的不足,進行支撐方式的改良構思;根據傘面遮擋視線的不足,考慮更換透明尼龍布的更新方案;根據公共場合下收攏的濕傘容易漬衣的不足,考慮在雨傘頂尖部附上集水器的改良方案;根據兩人共用傘面不夠寬的不足,開發一種方形扇面、可舒張的“風琴傘”;根據兩人個頭高矮不一易濕衣的不足,開發層高不同的“情侶傘”;根據騎車使用不方便的不足,開發“帽型傘”等等。希望列舉法則是針對人們對未來產品的愿望,選擇突破口,從而獲得突破的一種創新性思維方法。仍以傘為例,能否利用傘面做“太陽灶”,接收太陽能,以供旅游野炊用?能否在手柄中裝上水銀電池,供雨夜照明使用?能否在傘面上抹上一種發光材料,反射出紅、黃、藍光線,成為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警示功能的“彩虹傘”等等。
以上8種設計思想模式,它們的綜合結構既不是金字塔式的層疊構架,也不是螺旋上升的圓圈構架,而是縱橫交錯的網絡結構。也就是說,在整個人類設計思想的發生和發展史上,它們不但共時態地橫向聯系著,而且,呈網絡式的縱向交錯。沒有一種模式是絕對獨立的。人類的第一次仿生模擬型設計,又是一場從無到有的革命性突變;反叛式的創新,也不會完全沒有繼承。畢加索重945-1946年在巴黎設計過十一幅變形公牛,最后只剩下幾條線了。但對比公元前八世紀希臘的青銅公馬(現藏西柏林國立美術館),可以看出其中的某種聯系。我們當然不能武斷地說畢加索在公牛中繼承了公馬,但他的立體主義得益于非洲原始藝術卻是深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