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文化會所是近年來新興的公共空間,它的審美趣味是面向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精英人士,由于中式風格本身就是具有雍容華貴精致的氣質,所以越來越多的文化會所注重中國元素的吸取和借用。但通常來講,中國元素內涵豐富,且審美高尚,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不經過精心的設計,只是簡單地挪用或堆砌,那么往往反而顯得不倫不類、雜亂無章,粗糙而沒有生氣。
因此,我們必須對中國傳統的設計理念要有足夠的認識。比如中國傳統設計理念講究簡略、內斂、含蓄,體現設計的整體性,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這些都是傳統設計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而中國傳統文化注重整體、強調和諧統一的設計理念,其實對現代文化會所的設計來說不僅有很好的啟示作用,也推進了文化會所這種特定公共空間設計品質的提高。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樸素平淡、自然真實、以質為美的美學思想和審美情趣,體現在室內空間中,就是重樸素、簡潔之美,反對奢華和鋪裝堆砌,注重事物的本質之美,重視設計的實用功能,強調實用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反對為了形式而形式。事實上,這些傳統的設計理念和審美思想與現代簡約主義設計理念非常吻合,于是我們在很多現代文化性會所中看到了中國元素的不同顯現,從新天地,到意蘭亭會所,再到外灘游艇會所。
講究簡約素雅,不要過多復雜、繁瑣、奢華,追求素雅含蓄和不露聲色。如在文化會所的空間設計中,常見的室內分隔形式如罩、屏風多為通透或半通透的形式,很少采用完全隔斷構件,借以留出人們相互觀望的空間,進而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共享共容。在空間創造中虛實圍合,彼此交錯、穿插、共享。通過門或者窗戶,將室外景色引入室內,室內空間之間的隔斷,將一個空間的裝飾引入到另一個空間,彼此借景,強化空間的流動感和開闊感。這些裝飾手法并不是將空間分隔成獨立的空間,而是運用了過渡、提醒、指示、回應等手法。做到隔而不斷,斷而連綿,這既豐富了空間的內涵,又達到了裝飾的效果。
在空間設計上,中國古代美學還認為“雅而太虛,實則近俗”,既講究環境的雅致,又力求功能,而不至于因雅而廢實。另外,還積極提倡“宜簡不宜繁”的設計原則,這種“簡”是中國古代美學所特有的,叫“意高而筆減”,這樣的簡更講究內涵,講究寓意。這些觀念都充分體現出中國古代在環境營造上的設計思想。在現代文化會所的設計中,通過引入中式元素,不僅可以營造文化韻味,豐富空間變化,同時可以開挖空間文化,提升空間內涵,有效地改變目前空間設計中同質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