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低迷,其下游產業也很受影響,上海哲東空間設計發現,建材銷售跳水,裝修公司倒閉,成了近半年來的普遍現象。
“調控政策不放松”,在中央調控決心之下,“適應”成為了擺在這些房地產下游行業面前的主要課題。逆境之下,考驗當前,行業在被動“瘦身”的同時,也需主動“健身”,以謀出路。
銷售“跳水”
浦東新區浦三路一帶建材賣場林立,記者近日專門走訪了該地區的多家裝修建材門店。
同福易家麗建材商場內,因為不是周末,整個商場格外冷清。記者走進3樓一家專售地板的門店,300多平的寬敞店面里擺放著各式地板樣品,店中間還不能免俗地供著一尊財神像。但是,“財神”并沒有帶旺這里的生意,門店內除了經理,只有兩名無事可做的導購,一名顧客都沒有見到?!?ldquo;放著地板,站著老板,吃著白板”正是這些地板經營者們對自己的無奈調侃。
“平時工作日都是這樣的景象,周末才有些零散客戶,可能成交一兩單?!?rdquo;對于生意的冷清,門店經理李倩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她告訴記者,自今年3月起,生意就大不如前,并且毫無回暖跡象。
對于銷售額的變化,李倩向記者透露,就地板行業來說,這半年下降20%-30%算是情況好的,有的店降幅在五成以上,她所在的門店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40%。因為導購員薪水大部分是銷售提成,四成的銷售額降幅也造成了他們收入的大幅縮水,為留住員工,企業還補上了這部分差額,使得利潤的減少愈發立竿見影。李倩悲觀地表示,今年虧本已成定數。
在巨大壓力面前,該品牌地板關閉了已經關閉了在滬全部四家門店中的兩家,在價格上也進行了一再讓利。
同一賣場2樓的箭牌衛浴門店店長陸女士則告訴記者,相比其他很多店鋪,今年他們的銷售額變化不太大,這與價格的讓利優惠密不可分?!?ldquo;現在是買房市場,消費者討價還價的底氣很足,有的產品活動價已經做到了4折,他們還是不滿意,仍要貨比三家。”據她介紹,今年的促銷力度明顯大過往年,但淡季時依然難以完成公司指標。
同福易家麗建材商城副總經理徐明向記者表示,為了應對不景氣的市場,與周邊同類商城競爭,今年他們的“促銷金”史無前例地高達2000萬人民幣。十一期間也大張旗鼓地進行了一輪促銷,黃金周銷售情況雖然略有起色,還與去年甚至更之前,無法同日而語。
企業“洗牌”
走在建材商城內,整齊而緊湊的布局,很容易便發現那整排整排已經或正在關閉的店鋪?!。硺瞧右挥绲膸准已b修設計公司中,有的已經摘牌關張,有的正在打包離場,一副凄涼景象。
徐明經理介紹稱,商城租戶流動很正常,一般來說,每年合約到期時都會有一些企業因經營情況不良或其他原因選擇不再續約而離開。但今年,如此撤離商城的商家尤其多。他們做過一些調查了解顯示,今年整體銷售下降30%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一些位置偏僻靠里的店鋪尤其。為節約租金、人力等成本支出,“斷腕”關店在現在不少建材商城中都算平常事。
大浪淘沙,企業洗牌,選擇留下來的企業各出奇招。價格戰是只是其中一項武器,徐明經理介紹,今年不少商家特別重視設計師聯合會和網絡銷售,以自身的業內人脈資源和網絡新渠道接單,在總量大幅縮水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家裝公司的離場不僅僅局限在個別商城。上海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家庭裝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毅在接受晚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了一組數字:“我們在上海會有1000多家會員單位,最新的統計顯示,今年已經有100多家關門了,較往年增速明顯。根據行業的季節性規律,春節前夕還會形成一波‘關門潮’?!?rdquo;
他表示,家裝行業今年7月起銷售驟然“入冬”,整體下滑已達三至四成,企業不堪壓力倒閉無數。不過,倒閉家裝企業的范圍還僅局限在小型企業,不少是一貫被成為“開關企業”的夫妻老婆店,大型企業雖受影響但仍可支撐。
行業“健身”
樓市調控號角不停、大旗不倒,對于下游行業來說,“適應”成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課題。
王毅秘書長告訴記者,其實家裝行業的從業門檻很低,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注冊一家公司,在2006年、2007年間蓬勃發展,中小公司不計其數,市場繁榮的同時也帶來行業的混亂,每年接投訴逾千件。而隨著近年來社會保障的完善、勞動力成本的翻番、“用工難”等壓力出現,家裝行業被迫告別高利潤時代,各種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低開高走”的規范行為也接踵而至。
“每次調控都是一輪洗牌,行業在被動‘瘦身’的同時也要謀求主動‘健身’。”盡管樓市調控帶來了行業萎縮,但危機之中,行業門檻間接得以提高,也推動活下來的企業謀求更合理準確的定位,提高自身營利和抗風險能力。
比如說,過去以新房裝修為主營業務的情勢已經發生變化,在房屋買賣受限的市場環境中,存量房二次裝修比例提高,有的裝修公司中甚至已經占到了業務的一半以上,這一龐大市場讓企業看到了希望,推出專門針對翻新房的經營方案。
另外,產業鏈的延伸和成品化裝潢也擺上了議程。從過去的重硬裝輕軟裝,到漸漸兩手抓。有的企業別出心裁推出樣板間總體均價,讓消費者脫離繁雜的建材價單。有的企業則是將經營重點轉移到了二三線城市。
調控所累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家裝、建材行業,這已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記者采訪中發現,出于實際需要,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們各個是“樓市觀察員”。
李倩告訴記者,盡管現在不用買房,但樓市和調整政策的新聞她天天關注,與記者論起房展會、限購令等熱門話題時娓娓道來。“作為一個普通購房者,我當然支持調控降房價,但我們這個行業又被樓市牽著走,銷售額的下降擺在眼前?!?rdquo;地板是耐消耗品,在不景氣的樓市背景下,購房和新裝修的需求被擠壓,李倩所在地板門店成交嚴重下滑,高檔產品尤甚。
“其實調控長期來說對家裝行業是有利的,擠壓投資性需求,利好剛性需求,剛需的裝修比例高于炒房客?!?rdquo;同福易家麗徐明經理表示。不過當下來說,還沒有感受到調控的利好,卻已經經歷了總量減少的后果。
“樓市調控帶來的影響是兩方面的?!?rdquo;王毅秘書長指出,“一方面是總體數量的減少,無論投資還是剛需,都減少了;另一方面則跟保障房有關,保障房項目很多是自帶裝修的,廉租房公租房一般都是拎包入住的全裝修,經適房以后可能也會做裝修?!?rdquo;
他告訴記者,今年從展會效果、接單率等方面看都很不客觀,限購令抑制高端買家,中高端裝修漸漸完成消化后,這部分份額縮減最為顯著?!?ldquo;雖說2008年時也經歷過樓市低迷帶來的半年低潮期,但是這次調控的跨度和力度之大讓人措手不及,考慮到政策的持續收緊和家裝行業的滯后性,預計近兩三年內都會持續低迷形勢。”
王毅秘書長還透露,上海家裝行業年產值通常在250億元左右,但今年絕不會超過200億元。因存在滯后性,真正開始受樓市影響只是從今年7月開始,不到半年就縮水超過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