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照明設計不僅應滿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即滿足照度值、照度均勻度的要求,還應滿足眩光控制、色彩陰影表現、室內各表面亮度比、照度穩定性等照明質量要求。在會所設計中這些都要求設計師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法,利用光線表現室內空間及空間中的各種元素。
天然光與人工光的結合。注重天然光與人工光的結合是照明設計今后的發展方向,也是綠色照明的特點之一。會所設計公司哲東設計師介紹說,所謂綠色照明,按照《綠色照明工程實施手冊》中的概念,是指“通過科學的照明設計,采用效率高、壽命長、安全和性能穩定的照明電器產品(電光源、燈用電器附件、燈具、配線器材以及調光控制設備和控光器件),充分利用天然光,改善提高人們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和質量,從而創造一個高效、舒適、安全、經濟、有益的環境并充分體現現代文明的照明”。
我們知道,天然光的利用可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兩類。被動式采光法是通過或利用不同類型的建筑窗戶進行采光的方法。采光窗可分為側窗采光和天窗采光兩大類?!督ㄖ锢怼方ㄖ鈱W部分的“天然采光”一章對采光窗的形式、特點、優缺點等有較詳細的敘述。要提高天然光的利用率,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設計階段,通過研究確定最適宜的采光口形式。
主動式采光法則是利用集光、傳光和散光等設備與配套的控制系統將天然光傳送到需要照明部位的采光法。這種方法由人控制,人處于主動地位,故稱為主動式采光法。在《綠色照明工程實施手冊》中,將主動式采光法具體歸納為以下幾種,即:鏡面反射采光法、利用導光管導光的采光法、光纖導光采光法、棱鏡組傳光采光法、利用衛星發射鏡的采光法、光電效應間接采光法。
通過這些方式,可將直射陽光轉換成室內視覺環境所需要的漫射光,同時,其效率較被動式更高。在這個照明系統中,要達到恒定的照度,需增加人工光輔助照明,即:在天然光不足時通過人工智能系統部分開啟人工照明,以補充天然光;夜間則全部啟用人工照明。
會所設計在選擇人工光源時,應注意人工光源的光色與天然光的協調。一般多選用高色溫、顯色性良好、長壽命的金鹵燈。主動式采光法的主要缺點是一般造價比較昂貴,但天然光和人工照明通過智能控制系統相互配合,可達到較滿意的照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