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眷村概念餐廳從店面上看,空間的規劃很現代,區域劃分科學而合理,無論從燈光,到家具的擺放,都非常的協調。此餐廳設計基本上是用現代的空間設計手法,來玩弄懷舊概念,完全就是個新瓶裝舊酒的調調。餐廳設計公司哲東設計分享《好,丘》餐廳空間。
《好,丘》已成為臺北當代生活美學概念打造成復合式餐廳。一間開在四四南村這樣老眷村背景的餐廳,你對它的想想會是什么?如果是充滿手工餃子、面食和鹵味的眷村菜,那坐落于臺北市信義區四四南村的《好,丘》餐廳,勢必會讓你有全新的感受?!逗?丘》以在地食材和西式輕食、貝果(Bagel)等作結合,打造西方與東方、懷舊與摩登最具沖突性的美味。
此餐廳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延續由李宗盛和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所發起的《Simple Life 簡單生活節》精神,開創一個結合創作品牌與市集、音樂與文化展演、在地食材與輕食等元素,長期營運的生活型態空間。也希望這個空間能成為臺北當代生活美學的good choice,于是《好,丘》便這樣誕生了。
《好,丘》不只是間餐廳,它更是個復合式的空間,整體空間委由《禾方設計》執行,以臺灣生活中的傳統情感記憶為主軸進行設計;商品販售區,則是販賣挑選來自臺灣各地友善土地的生活品牌與制品,提供民眾不同的消費選擇;此餐廳設計案例《好,丘》所賣的貝果(Bagel) 由知名面包店《LE GOT》研發,共有高達15種以上口味當中不乏地瓜、芒果與土鳳梨等極具臺灣感覺的口味;店內的櫥窗與川廊,也不定期的展覽活動,讓許多創作人能擁有簡單展示自己創作的空間與機會。
注:眷村
1949年,國軍失利,被迫轉往臺灣定居。臺灣人口從610萬人激增為745萬人,政府為了解決150萬以上激增人口帶來的居住問題,開始興建房舍或安排宿舍,并將新住民以軍種、職業、特性等,分別群聚于一定范圍,即為現在所知的“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