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在環境中的行為是具有一定特性和規律的,我們將這些特性和規律進行總結和概括,使其模式化,便得到了人的行為模式。人的行為模式化的依據是環境行為基本模式:心理學家庫爾特·列文(K·Lewin)提出,人的行為是人的需要和環境兩個變量的函數,即著名的人類行為公式:B=f(P ·E),式中B?。袨椋ǎ拢澹瑁幔觯椋铮颍妗。瘮担ǎ疲酰睿悖簦椋铮睿小。耍ǎ校澹颍螅铮睿拧。h境(Enviroment) 此公式表明:
一、人行為的目的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滿足一定的需求,行為是人身自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應。
二、行為受客觀環境的影響,是對外在環境刺激作出的反映,客觀環境可能支持行為,也可能阻礙行為。此外,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后,便構成了新的環境,又將對人產生新的刺激作用。
環境、行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將進一步推動環境的改變,推動建筑與室內活動的發展,這就是人類環境行為的基本模式。對行為模式的研究將會為建筑創作和室內設計及其評價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方法。
人的行為模式從內容上分,包括秩序模式、流動模式、分布模式和狀態模式。這是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傳統的模式化創作和分析方法。下面就四種不同內容的行為模式來對洗浴會所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探討。
?。薄≈刃蚰J?。
人在空間中的每一項活動都有一系列的過程,靜止只是相對和暫時的,這種活動都有一定規律性即行為模式,該模式就是秩序模式,。從洗浴會所設計的角度來看,對人的行為模式中秩序模式的研究,將給如何進行室內各功能空間的布置提供了基礎的理論依據,是室內空間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決定因素。
?。病×鲃幽J?。
流動模式就是將人的流動行為的空間軌跡模式化。這種軌跡不僅表示出人的空間狀態的移動,而且反映了行為過程中的時間變化。這種模式主要用于對消費行為、觀展行為、疏散避難等行為以及與其相關的人流量和經過途徑等的研究。
?。场》植寄J?。
分布模式就是按時間順序連續觀察人在環境中的行為,并畫出一個時間斷面,將人們所在的二維空間位置坐標進行模式化。這種模式主要用來研究人在某一時空中的行為密集度,進而科學地確定空間尺度。
與前面兩個行為模式不同,分布模式具有群體性,也就是說人在某一空間環境的分布狀況不是由單一的個體,而是由群體形成的,因此對分布模式的觀察、研究必須考慮到人際關系這一因素。
對分布模式的觀察研究可以為確定建筑及室內空間的尺度提供依據。在做洗浴會所設計時,個體的行為要求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但人際間的行為要求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就需要充分了解人的行為模式中的分布模式,以此作為確定空間尺度、形狀和布局的重要參考,盡可能地既按照個人的行為特性又考慮人群的分布特性來進行。
?。础顟B模式。
前面幾種行為模式所記述的行為,都是客觀的可以觀察的行為空間的移動或定位。但人的行為狀態還會涉及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所引起的行為表現,同時又包含客觀環境的作用所引起的行為表現。
狀態模式就是用于研究行為動機和狀態變化的因素。在不同功能的室內空間中,人們都有一定的狀態模式,且這種狀態模式會因人的生理、心理及客觀的不同而不同,室內設計師,應全面綜合考慮某種室內空間中的人的各種狀態模式,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
現代洗浴會所設計越來越重視考慮人的需求,而人的行為就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滿足不同的需求服務的。雖然室內環境設計是室內各種因素的綜合設計,但人的行為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基本觀點。鄭州裝修公司哲東設計師提醒大家,對人的行為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人在各類型空間中的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律,并且這些規律制約影響著洗浴會所設計的諸多內容,如空間的布局、空間的尺度、空間的形態及空間氛圍的營造等,室內設計師應該全面綜合的了解這些行為規律并運用到相關內容的設計中去,以期創造出合理的滿足人們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需求的室內空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