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的創作立意是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基于“少就是多”的理論設計出對現代建筑影響深遠的珍貴精品。薩伏伊別墅的立意是勒·柯布西?;?ldquo;新建筑五點”的建筑理論,對現代主義建筑運動革新精神和建筑觀念探索的代表作。包豪斯校舍的立意是格羅皮烏斯(Waiter Gropius)基于“藝術跟當代技術——新的統一”觀點,把功能、材料、結構、建筑藝術緊密結合起來的成功作品,成為現代建筑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日本福岡銀行樓的立意是黑川紀章(KishoKurokawa)基于新陳代謝主義觀點表達他對日本建筑傳統觀念的追求。即使像住宅這樣面廣量大的建筑類型,同樣有一個用什么樣的哲學思想指導實踐的問題。荷蘭建筑師哈布瑞根( Nikolas John Habraken)基于SAR( Stichting Architecter Research)理論,提出了將住宅設計分為“骨架”和“可拆開的構件”的概念,從而打破工業化住宅千篇一律的弊端,使這種工業化住宅的最終產品具有無窮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同時,使住戶可成為自己居住環境的創造者等等。